《湿地公约》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提出多项中国主张
2022年11月14日 来源:环球播报
11月13日,《湿地公约》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正式落下帷幕。这次会议为当前及未来的全球湿地保护修复指引方向,提出了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中国主张。
本次大会是中国首次承办《湿地公约》缔约方大会,大会通过了《武汉宣言》和全球湿地发展战略框架决议,为保护湿地全球行动注入了新的动力。会议提出,中国将建设湿地类型国家公园、对五分之一的湿地实行最严格保护,设立深圳“国际红树林中心”,成立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。
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,凝聚了全球共识,为全球湿地保护提供了新的平台,为今后全球湿地保护提供了一个遵循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今年是中国加入《湿地公约》30周年,这次大会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履约30年以来,在湿地保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。
截至目前,中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,位居亚洲第一,世界第四。指定的国际重要湿地64处、国家重要湿地29处,设立国家湿地公园901处。出台了《湿地保护法》,把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,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公园、湿地自然保护区、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。
《湿地公约》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正式通过了关于设立“国际红树林中心”决议草案,全球首个“国际红树林中心”落地中国深圳。
红树是深圳的“市树”,深圳对红树林的保护由来已久,目前全市有红树林约213.62公顷,主要分布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。据统计,2016年以来深圳共开展湿地保护修复项目12个,修复红树林湿地面积43.33公顷。
此外,深圳滨海区域的红树林、盐沼、珊瑚礁等湿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稀有性,记录有4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16种濒危珍稀鸟类。红树林搭建的立体生态空间,更是多种生物和谐共处的家园。
(来源:央视新闻)